
医生建议老年群体遵循以下科学睡眠原则:
- 建立固定节律:每日入睡/起床时间误差控制在30分钟内,帮助稳定生物钟。
- 控制日间休息:午睡时长不超过20分钟,避免影响夜间睡眠驱动。
- 优化睡眠环境:睡前1小时调暗灯光(<30lux),保持卧室温度20-22℃。
- 规避睡前刺激:停止使用电子设备,避免饮用浓茶或剧烈运动。
- 增加日间活动: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提升夜间睡眠需求。
- 减少卧床时间:失眠者建议延迟上床时间,保持清醒时长与睡眠时长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老人因焦虑刻意早睡,反而延长无效卧床时间。专家强调:当持续两周出现入睡困难(>30分钟)或夜间觉醒(>2次)时,应及时通过睡眠监测调整方案,而非机械遵循传统习惯。
睡眠管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60岁后更应注重睡眠效率而非单纯时长。通过科学调整作息与环境,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为健康老龄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