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在一次复查中,医生发现张大爷的血压控制得并不理想,建议他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饮食......
听着医生的劝告,张大爷却对此不以为然,他表示“大夫,我都这把年纪了,吃了这么多年的药,血压也没出过大问题,你就别让我再折腾了。”

×
医生耐心地解释:“张大爷,降压药确实能帮助控制血压,但长期吃药真的很重要!。”
张大爷听了医生的话,虽然心里有些不服气,但他沉默了一会儿,虽然还是有些疑虑,但对医生的信任让他决定共同管理好自己的血压。
实际上,我在日常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高血压患者,他们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便希望停药。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推荐,您知道原因吗?

一、为啥血压恢复正常后,医生还是不肯停药?
首先,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和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血压的临时下降并不意味着高血压被彻底治愈,
因此医生普遍不建议患者擅自停止用药,而且自行停药极易引起血压回升,从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我们要对降压药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明白,降压药物的作用是将血压维持在一个安全区间,以降低对重要器官如心脏、大脑和肾脏的损害。
尽管改变生活方式也有可能会使血压下降,但这并不等同于高血压的彻底治愈。治疗高血压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血压值,更重要的是要减少由此引发的健康并发症。

×
这边也要讲清楚众多高血压患者的一个认知误区——降压药有成瘾性。
错!降压药并无成瘾性,尽管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通常可以控制。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心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所以,即便血压已经暂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仍需遵循医嘱,继续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检查血压,以确保血压的长期稳定。

二、针对高血压患者而言,生活干预或许更加重要!
2024年10月8日,使我们国家的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对此开展了科普讲座和免费诊疗活动。
在这次讲座中,各位研究学者表示:药物治疗并非唯一手段,改善生活方式才是控制血压的关键。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中的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31.6%,患者总数约2.45亿。
甚至接近43.1%的人处于正常高值血压阶段,在将来的预计人数大约会高达4.35亿。许多高血压患者最终并非死于高血压本身,而是死于其引发的并发症。

×
基于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的专家指出,根据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首先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然后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控制血压。
生活中的举措也十分重要!减少食盐摄入是关键,因为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
其次,减少油脂摄入也很重要,高血压患者应该避免避免过多摄入高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这会导致动脉硬化并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第三,控制体重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超重和肥胖会导致血压升高。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合理控制体重,并注意控制腰围,男性腰围应小于85厘米,女性小于80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