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心脏骤停的悲剧屡见不鲜。我国每年心脏骤停发病人数超过54万,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攀升,可抢救成功率却不足1%。更让人痛心的是,很多心脏骤停事件并非毫无预兆,在发生前1个月,身体其实已经悄然发出了求救信号,只是这些信号太过隐匿,常常被人们忽视。这不禁让人疑惑,这些容易被错过的迹象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在关键时刻把握“黄金4分钟”挽救生命呢?
临床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前身体出现的迹象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人会感觉异常疲劳,即便没有进行高强度活动或长时间劳作,身体也像被重物拖拽,提不起精神,这种疲劳感持续且难以通过休息缓解。还有些人会频繁出现头晕、眼前突然发黑的情况,虽然短暂休息后症状可能减轻,但会反复发作。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可能就是心脏在向我们发出危险预警。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时间就是生命,每延误1分钟,患者的生存几率就会大幅下降。“黄金4分钟”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时期,在这短短的4分钟内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希望。
心肺复苏是“黄金4分钟”内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当发现有人心脏骤停时,首先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然后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若患者无反应且没有正常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马上开始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 - 120次,按压深度为5 - 6厘米。持续进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心脏骤停虽然来势汹汹,但并非无法应对。了解心脏骤停前的潜在迹象,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我们就能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多一份从容,多一份挽救生命的可能。让我们从现在起,重视心脏健康,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