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梗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管堵塞导致的组织坏死,约 90% 与不健康生活方式相关,其中长期不运动的影响常被低估。久坐之际,下肢肌肉活动锐减,宛如失去动力的水泵。如此一来,血液流动速率减缓,只需静坐逾 1 小时,血液黏稠度便会显著攀升。这种缓慢的血流会让脂肪、代谢废物在血管壁堆积,使血管像生锈的水管般日渐狭窄,同时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一旦血栓脱落流向脑部,便可能引发脑梗。
中医认为 “静极伤动”,过度静止会导致气滞血瘀,而现代医学也发现,不运动不仅让血液循环受阻,还会降低新陈代谢速度,引发肥胖、高血脂等问题,这些都是脑梗的重要诱因。更值得警惕的是,年轻人常因 “年纪小” 忽视运动,殊不知 30 岁的身体可能因长期不动拥有 40 岁的血管状态,让脑梗有了可乘之机。
脑梗来临前并非毫无迹象可循,特别是那些长期疏于运动的群体。当身体出现特定信号时,他们更应提高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需格外留意自身状况。若经常感到单侧肢体麻木,从手指蔓延至手臂,可能是脑供血不足损伤感觉神经所致;频繁头晕、眼前一过性发黑,多与脑血管痉挛、眼部供血异常相关。还有反常的困乏、频繁打哈欠,这是脑部缺氧的典型表现,而久坐者下肢血液循环差,若伴随腿部肿胀,更要警惕血栓风险。
远离脑梗,不必追求高强度运动,关键在打破 “静止状态”。中医提倡 “动以养阳”,哪怕每天抽时间做些温和的活动,也能改善气血运行。工作时每坐 1 小时起身走动 5 分钟,做几组勾脚尖、转脚踝的动作,就能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每周开展累计超 150 分钟的有氧运动,像快走、游泳、太极拳皆是上选。此类运动可卓有成效地增强血管弹性,大幅降低血管堵塞之风险。
同时要避免 “假休息” 的误区,“葛优躺” 看似放松,实则压迫胸腹阻碍气机升降,加重气血瘀滞。保持坐有坐相,腰背挺直让经络畅通,搭配规律作息与清淡饮食,更能为血管减负。对于有慢性病、家族病史的人群,每年一次相关体检,能更早发现血管隐患。
“动则不衰” 是历经千年验证的养生真理。脑梗的预防从不是复杂的工程,而是藏在每一次起身活动的瞬间里。别让久坐成为血管的 “枷锁”,从今天开始,让身体动起来,为健康筑牢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