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长寿关键在肠道?60岁后,大便次数多的人反而活得久?医生解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10  浏览次数:20
核心提示:很多人看到便次数多的人更长寿这类说法时,容易立刻联想到:是不是排便次数越多越好?甚至有人觉得一天拉个三四次才算健康,其实
 很多人看到“便次数多的人更长寿”这类说法时,容易立刻联想到:是不是排便次数越多越好?甚至有人觉得一天拉个三四次才算健康,其实,这是典型的片面理解,长寿和排便之间确实有联系,但并不是简单的次数越多越好,真正关键的,是肠道功能是否保持稳定、通畅,微生态是否平衡,可惜,大多数人往往只盯着表面现象,却忽视了背后复杂的生理机制,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深入解读。

 

 

一、排便次数与长寿的核心现象

医生解释,便次数只是肠道健康的一个“表象”,但它能折射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肠道蠕动是否规律
随着年龄增长,消化系统的动力减弱,如果还能维持每天 1~2 次顺畅排便,说明肠道功能较为稳定,60 岁以后若长期便秘,反而提示风险。

代谢废物是否能及时排出
排便就像身体的“清洁工”,代谢废物若滞留肠道,容易导致毒素吸收回体内,引发慢性炎症,增加结肠癌等疾病风险,适度规律的排便有助于降低这一危险。

肠道菌群是否平衡
研究发现,长寿老人往往拥有丰富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排便正常的人群,菌群代谢活跃,能更好地合成维生素、调节免疫力。

由此可见,“便次数多”不是单纯的数字游戏,而是反映了肠道功能和菌群状态的综合指标。

 

 

二、从另一个角度看:长寿背后的肠道机制

如果仅从排便次数去解读长寿,就难免偏颇,更有价值的视角,是从“肠道作为人体第二大脑”的功能去理解:

肠-脑轴的调节作用
肠道不仅负责消化,还能通过神经、免疫和激素途径影响大脑和全身,长期便秘或腹泻会扰乱这种“轴”,让情绪、睡眠甚至心血管功能受到影响。

炎症与衰老的关系
老年人的慢性炎症往往来源于肠道,排便不畅会增加“内毒素”水平,推动动脉硬化、糖尿病甚至认知功能下降,相反,肠道代谢顺畅的人,更容易延缓炎症相关的衰老。

营养吸收与寿命的联系
长寿不仅靠排毒,还靠营养,肠道健康时,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能被充分吸收,若频繁便秘或腹泻,营养吸收就会打折扣,长期下去自然影响寿命。

因此,医生提醒我们:真正决定长寿的,不是单纯的“次数”,而是肠道的整体功能状态。

 

 

三、医生提醒:养好肠道,寿命自然加分

既然肠道健康是长寿的核心,那么老年人该如何科学护肠?几点通俗易懂的建议:

保持规律排便:每天 1~2 次为宜,不必强求次数过多,也不要长期忍便

饮食要有“肠道友好型”结构:蔬菜、水果、全谷物提供膳食纤维,适量益生菌食物如酸奶、纳豆,有助于菌群平衡

适度运动:散步、太极都能增强肠蠕动,减少便秘

少用刺激性泻药:长期依赖泻药会让肠道更“懒”,反而适得其反

定期体检:大便潜血、结肠镜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肠道肿瘤或息肉

 

 

 

 

长寿的确与排便有关,但不是“次数越多越健康”,医生解释得很清楚:关键在于肠道功能是否稳定、菌群是否和谐、炎症是否得到控制,因此,60 岁以后,与其盯着大便次数,不如把重心放在养护肠道上,肠道安稳,身体才能真正安康,寿命自然更有保障。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