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说说肿瘤哪些事 | 盛立霞教授:自检筛查到多学科诊疗,淋巴瘤防治渐入佳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22  浏览次数:70
核心提示:引言: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类型多样,异质性强,大致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
 引言: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类型多样,异质性强,大致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病变可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及器官。此次《医师报》特邀请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盛立霞教授讲解淋巴瘤的特征,分享自检方法和主要治疗手段,以飨读者。

了解淋巴系统构成

不同类型淋巴瘤特征各异

淋巴系统是人体重要的防御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其中淋巴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脏和扁桃体等。淋巴结广泛分布于全身,多呈卵圆形或肾形,大小不一,直径约2-10 mm不等,有深、浅之分,其中浅表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颈部、腋下、腹股沟、肠系膜等处,而内脏淋巴结多沿血管排列或位于器官门脉附近。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可引起淋巴细胞过度增殖,导致淋巴结肿大并伴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若淋巴细胞发生恶变形成淋巴瘤,则表现为淋巴结持续肿大,肿瘤细胞可继续侵犯淋巴器官及周围组织器官,引起全身广泛性肿块。

淋巴瘤病因复杂,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图1)[1]。根据组织病理学改变,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其中,HL好发于中青年,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HL是一类相对少见但治愈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约80%的患者经ABVD化疗方案治疗后可获得长期治愈。NHL发病年龄呈多样化,青壮年和老年人为其发病高峰。根据细胞来源和生长速度不同,NHL可进一步分为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两类。惰性淋巴瘤发展缓慢,临床主张定期随访,无明显进展时可采用姑息治疗原则,当疾病有所进展,对人体造成伤害时需及时干预治疗。侵袭性淋巴瘤发展迅速,通常淋巴结迅速肿大,黄疸、高烧、盗汗和消瘦等全身症状明显,需及时治疗。

淋巴瘤自检有方法

症状多样需谨慎

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因其症状多变又被称为“肿瘤界的伪装者”。日常生活中可通过观察比较淋巴结的质地、大小、活动度等进行自检。一般而言,淋巴结触感如嘴唇,多为反应性淋巴结,并无大碍,但淋巴结硬度如鼻尖或额头,说明淋巴结质地偏硬,需及时就医甄别。若淋巴结大小如黄豆,质地柔软易移动,不必过度担忧,密切观察即可;若肉眼可见淋巴结逐渐肿大,大小如鹌鹑蛋,质地偏硬且不易移动,或多个淋巴结连接成串,应立即就诊。

淋巴瘤临床症状多样,胃肠道是其最常见侵犯的结外部位。多数患者因腹痛、腹泻、烧心反酸、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就诊于消化科,此时行胃肠镜检查至关重要。胃肠镜检查不仅可以早期鉴别诊断淋巴瘤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镜下组织病理活检还可确定病变性质。对于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一次胃肠镜检查做到早诊早治。NK/T细胞淋巴瘤多发于鼻腔,可表现为持续性鼻塞、流脓涕、打鼾等,需在五官科医生指导下行鼻内镜检查或鼻咽部MRI评估鼻窦区域是否有异常肿块,若发现肿块,可在手术切除后通过病理检查确定是否为淋巴瘤。

病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双管齐下

多学科诊疗为患者保驾护航

病理检查是淋巴瘤确诊和分型的金标准,此外影像学检查也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临床诊治本病时,首先对患者症状部位做病理检查以确定是否为淋巴瘤,确诊后可通过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淋巴瘤类型,并行全身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等常规的影像学检查确定病变累及部位,通过PET-CT确定肿瘤代谢活性,明确疾病分期,便于规划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后分别行PET-CT以判断治疗效果。

淋巴瘤分型复杂多样,治疗原则各有不同,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等,其中CAR-T疗法是一种新型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方法,胞外抗原结合区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图2)[2],共刺激分子的引入可促进CAR-T细胞增殖,有效增强CAR-T细胞杀伤力,现已在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显现出优势。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更适合化疗方案,对于年龄较大,无法耐受化疗药物的患者,可通过口服靶向药物治疗。对于应用其他药物疗效欠佳的患者,可经评估后尝试应用临床试验,既可保证患者生存获益,又可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淋巴瘤常累及多个系统,因此多学科诊疗模式至关重要。由血液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呼吸科、病理科、影像科等组成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可针对淋巴瘤不同受累部位评估疾病情况,预防潜在并发症,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态、疾病类型制定个体化方案,定期为患者评估疗效,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做到全程管理,确保患者临床获益。

盛立霞教授总结

淋巴瘤是全球十大高发肿瘤之一,位居血液肿瘤之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靶向治疗、CAR-T等新型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协作,通过综合性的筛查和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和管理,优化治疗结果,确保患者生存收益。

盛立霞教授简介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宁波市领军及拔尖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宁波市老年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 理事

浙江省免疫血液分会 委员

宁波医学会血液病分会 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 青年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淋巴瘤规范化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免疫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调控。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医学卫生项目1项,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项目1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