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清华地学系与《柳叶刀》联合发布健康城市主题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8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刘映  浏览次数:466
核心提示: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联合发布了《健康城市: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特邀报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联合发布了《健康城市: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特邀报告。据悉,该报告由清华大学主导,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联合国大学全球环境健康研究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个机构和高校参与,共45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委员会耗时2年完成。报告分析了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所面临的健康挑战、总结了当前应对措施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的建议。

        快速城市化带来众多健康挑战

        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正面临着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众多健康挑战,主要体现在非传染性疾病成为首要致病和致死的原因,新发传染病频发,伤害和伤害导致的死亡增加,心理疾病发病率上升,医疗支出上升和健康公平性依然不佳,以及迅速衰老的城市人口的看护需求急增等方面。这些挑战侵蚀了城市给居民带来的健康红利,并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中国的城市已采取诸多行动来应对所面临的健康挑战,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的宜居性,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推动医疗保健的普及,尝试城市健康管理的新方法。这些行动都明显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但是现有的应对措施尚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对城市健康的复杂性的认识,缺乏对影响健康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因子的综合管理措施,各部门之间协作不够,公众参与度与主动性差等问题。报告建议采用一个系统的方法——建设健康城市的方法来统合各种分散的管理措施,应对城市健康挑战的复杂性。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城市定义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且能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 健康城市的概念自198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被提出以后,逐渐成为了城市健康管理的国际主流方向。建设健康城市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6年颁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并明确指出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的建设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五大建议促进中国健康城市建设

        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恰逢其时,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策略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持续的经济增长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健康城市的建设要取得成功还需要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来自各领域的专家经过深入探讨分析,对中国建设健康城市提出了五点建议,具体包括从城市规划入手、实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提高公众参与度,促进跨部门合作,设定因地制宜的建设目标并定期评估进度,以及加强关于健康城市的研究和教育。

        据悉,该报告是《柳叶刀》创刊近200年来首次和中国的研究机构合作,由中国学者来领导从策划到写作出版的特邀报告,是对清华大学在健康城市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肯定。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作为报告的组织方,校内建筑学院、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和工程物理系参与了报告的撰写,撰写过程中还得到了清华海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为了使国内学术界、政府和公众更好地掌握报告的内容,清华大学将在英文版正式见刊后把报告翻译成中文并于今年正式出版。清华大学还将充分利用在报告编写过程中积累的知识,联合社会各界,积极探索中国健康城市的发展道路,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