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推进产业转移,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统筹发力、久久为功,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转移更科学。
优化资源配置
产业转移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程,必须要立足资源禀赋,优化资源配置。
在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铜箔智造车间,铜箔生产线正在生产作业。公司董事长助理、生产运营部副部长王树林介绍,公司当初选择入驻兰州新区,看中了当地3点优势:一是甘肃有色金属资源丰厚,原材料优势突出;二是兰州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三是其他配套政策优势大,比如电价较低、产业落地奖励较多等。
兰州新区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政策机遇,深化与中东部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交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不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近5年累计招引落地省外产业项目360多个、总投资约1500亿元,实现省外到位资金795亿元。
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绿色能源充足、生态环境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园区平台完备……云南近年来也积极发挥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抢抓产业梯度转移有序转移机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比如,瑞丽通过招商引资,于今年3月份引进湖北监利市浩宇制衣有限公司在瑞丽沿边产业园建设纺织服装“园中园”项目;德宏州抢抓中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转移机遇,立足自身口岸通道、园区平台、人力资源等优势,瞄准纺织服装作为重点产业大力招商引资。据悉,目前德宏州已落地纺织服装企业30余家,形成了从种桑养蚕、纺织加工到成衣、鞋帽制作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贵州安顺则立足资源禀赋,研究制定航空产业发展“一图三清单”,开展精准招商,成功引进成都航新、江苏新扬、江苏豪然、上海先越等55家航空装备制造企业,推动安大产业园二期、航新无人机等97个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安吉产业园一期等1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
持续深化合作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贵州积极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持续深化与广东合作,推动“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走深走实,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为贵安新区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多领域合作的项目之一,今年2月,贵阳贵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贵阳贵安微星超智融合算力中心项目正式签约。中山大学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副主任李奈青介绍,项目合作将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重点打造科技创新、产业赋能、科技金融和产教融合四大核心平台。下一步,将通过技术输出和成果转化,发挥广州超算的平台效应和中山大学的科研优势,引入金融投资机构,支持在贵阳贵安新区建设不低于15000PB的存算一体的超智算集群,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基地和系列产业集聚区。
另外,遵义和珠海结对协作以来,针对正安吉他生产厂房紧缺、供不应求的状况,珠海投资1.6亿元在正安吉他产业园援建标准厂房,吸引贵州恒生乐器公司进驻,有力促进正安吉他全产业链发展。截至2023年底,正安吉他拥有专利168项、自主品牌77个,近5年年均产量226万把。同时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平台,正安吉他远销海外。
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领队肖南龙表示,将从产业帮扶上进一步打造粤黔协作产业园,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聚焦两地优势,推动黔品入粤、粤品入黔,真正实现双向奔赴。
尝到合作甜头的还有兰州新区。近年来,兰州新区借助展会论坛招商,每年组团赴外参加进博会、高交会、广交会等展会活动5场次以上,推介新区优势,聚焦社会关注,挖掘合作机会。
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琦表示,过去几年,公司立足长三角完成“从0到100”阶段;未来,需要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宁夏在发展氢能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较为突出,建议政企协同打造西北首条输氢管道,公司愿意协同股东和产业链资源共同参与谋划。
创新开拓方式
只有事先经过科学综合研判,转移后的企业、产业才能克服“水土不服”难题,在迁入地茁壮成长,从而形成持续的竞争力。
贵州精心绘制招商产业链图谱,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坚持内资外资并重、造链补链并重、增量存量并重,更多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聚变,引进一个项目、聚集一片园区、催生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正日益显现。
比如,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全产业链发展,吸引了4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落户;贵州长通集团发挥“链主”作用,开展以商招商,吸引了一批优质新能源开发投资商和配套零部件制造商;山西美锦能源依托贵州省六枝特区煤炭资源和产业基础,成立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辐射带动上下游快速发展,拉来了一批又一批新兴技术及专精特新企业落地贵州。
当前,全球产业分工的新变化既让我国面临挑战,也为我国国内区域间优化产业布局注入了新动力,产业跨区域转移迎来新契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专家干春晖表示,贵州作为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产业转移趋势出现的变化,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工作的政策,为贵州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持。
兰州新区则积极创新开拓方式,坚持“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相结合,采取专班制、小分队、云招商等方式,打好“走出去、请进来”招商组合拳,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主动对接“中字头”“国字号”“500强”以及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等,大力招引互补性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的强链固链补链延链项目,有力支撑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产业聚集效应充分释放。
强化自身优势也是形成持续竞争力的基础。有专家以河南为例,建议河南充分利用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此外,还应优化产业政策和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和投资环境。
在关注产业转移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解决发展背后亟需破解的问题。比如,企业落户后如何保障后续服务和支持政策?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何立颖表示,宁夏将紧紧围绕要素保障、企业诉求,抓实、抓细项目落地服务,密切跟踪重大活动签约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致力于实现合作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