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机”于无形之中
国防科工局评选的2014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还包括“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高分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发布”等。
马寅国告诉记者,“低空卫士”的出现标志着激光技术在我国安保领域的应用取得 重大突破,也是中国在民用高科技安保领域的重要成果。近年来,小型航空器快速发展,不法分子利用其进行非法肇事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这成为重要区域或重 大活动场所安保的现实威胁。而传统的应对方法主要依靠狙击手、速射炮进行拦截,或者靠直升机在空中捕获,但这些手段不仅成功率低,而且还有可能对地面和人 群造成附带损伤。 米尔网 www.miercn.com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研发的“低空卫士”防范高度500米以下、速度50米/秒以下的飞行器。实景演示中,“低空卫士”百发百中,在5秒内精准拦截半径2公里、360度空域的多种航空器,既快又准且无声无息。
“低空卫士”激光拦截系统正是为克制“低慢小”这类航空器的非法入侵专门研制的。该系统5秒内 就可击毁目标,而且不会有附带损伤。之后“低空卫士”还能快速转入对下一个目标的跟踪和打击。据称,它的拦截距离不小于2公里,单套系统防卫面积达12平方公里。据介绍,“低空卫士”已成功完成多次试验和演示,先后击落固定翼、多旋翼、直升机等典型小型航空器30余架次,成功率100%。
由于“低空卫士”使用的激光属于非可见光波段,因此实际操作时并不能看到激光射出,在旁观者眼中,只能看到无人机在飞行中突然起火坠毁,可谓伤“机”于无形之中。
“低空卫士”将更小更自动化
低空安防是一个世界难题。打击低空或超低入侵空中目标的小型集成化系统,至今在世界低空安防领域中仍是一片空白。2015年,我国低空空域将逐步开放,而低空安全决定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成效。激光技术的光速拦截、无声无息、保障简单的特点和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使激光系统成为打击“低慢小”目标、填补低空安保空白的首选。 转自米尔军情网 http://www.miercn.com

- 习总身边的神秘人物,中南海第一高手的前世今生!详情请关注微信号:
miercn123后回复【m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