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报告 » 正文

2016年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3  浏览次数:821
核心提示:
 
在当今社会舆论格局、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在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促进环境保护社会共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中国环境报社、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和福建省环保厅共同主办,以“大数据时代: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为主题的2016年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9月8日在厦门召开。
来自地方环保部门的领导、科研院所的专家、环境政务新媒体代表等就如何推进形成新媒体时代的环境共治、如何通过智慧环保实现环境信息共享、环境管理转型和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环境舆论引导和权威发声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交流。【详细】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翟青
 

翟青:不断深化环境宣传 推进环保事业发展

 
翟青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环境宣传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环境保护先进典型、曝光和抨击环境违法行为、激励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翟青指出,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当前,环保事业蓬勃发展,宣传素材丰富,社会关注度高,宣传渠道日益社会化、专业化,新媒体、新技术快速发展,环境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传统的宣传方式和手段需要切实改进和提高,尽快适应环保形势发展的需要。
翟青强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各级环保部门要更加重视环境宣传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形成共抓大环保的氛围;要向公众讲清楚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争取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大力宣传正面典型,为公众树立环境质量改善的信心,也要勇于曝光负面典型,利用社会舆论推动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要大力改进宣传工作方式,宣传内容要做到简明易懂、易于接受,工作方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方式,切实增强环境宣传的效果。【详细
 
中国环境报社社长 李瑞农
 

主持人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李瑞农

 
尊敬的翟青副部长,尊敬的王国庆副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互联网大数据在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促进环境保护共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促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是体现“十三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2016年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经环境保护部批准,由中国环境报社,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和福建省环保厅共同组办,中国环境网、厦门市环保局,清华海峡研究院联合成办。这是继2015年首次召开全国环境互联网以后第二次盛会。
这么多重量级的领导和嘉宾聚集一堂,共商大数据时代环境信息的公开与公众参与,分享智慧与思想,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大力支持和期望。【详细
福建省厦门市副市长 黄文辉
 

福建省厦门市副市长黄文辉致开幕辞

 
尊敬的翟青副部长,王国庆副主任,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在第19届中国积极投资贸易洽谈会隆重开幕之际,我们相聚厦门,参加2016年全国互联网会议,请允许我代表厦门市人民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参会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生态资源是厦门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厦门最具有竞争的优势。厦门市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02年对厦门提出的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的嘱托,坚持绿色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色青山,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详细
■ 主旨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名誉院长 王国庆
 

王国庆:高度重视并善加利用新媒体

 
新媒体是促进信息公开和社会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必须高度重视,善加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不仅对环保信息公开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的机遇。环保部门可以更便捷地在自媒体平台上普及环境信息和环境科普,让公众科学认识环境信息、充分参与讨论,可以使谣言的危害降到最低。为此,要高度重视网络和新媒体建设,拓展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渠道,推动环境管理部门与企业、公众、媒体无障碍沟通。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推动形成新媒体时代的环境共治。要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各界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和与媒体、公众打交道能力水平。要懂得和善于通过网络和新媒体,用权威信息引导公众,营造有利舆论环境。【详细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副局长 孙凯
 

孙凯: 传播要抵达的终端是人心

 
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特有规律是拥有先行优势的企业,容易形成非常高的用户黏性,并且对用户产生一定的锁定效应,出现强者更强的局面。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平台使媒体演变为普通人能够辨别、参与的公众舆论空间,内容发布和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进一步下降。现在的传播特点是宽泛化、小众化,媒体不再有明确的边界。所以,未来媒体形态可能由新闻单位、企业媒体、自媒体构成,后两者经过市场筛选后会有更强的活力,成为个性突出的高品质媒体。所有的传播最终要抵达的终端是人心,传播的终极目标是要赢得人心。我们期望是网民在哪里,我们的传播就应该延伸到哪里;网民最欢迎的渠道是什么,我们就要充分用好这个渠道。所以,在今天的注意力传播的时代,我们必须依靠高超的传播技巧、传播能力把宣传内容做好。【详细
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副主任 马建华
 

马建华: 实现全国环保举报互联互动

 
环保微信举报公众模式可以概括为统一平台、全国互联、属地管理、层级负责。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层可以同时登陆一个平台,分别按照不同权限开展工作。环境保护部负责全国微信举报平台开通的统筹、监督、指导以及管理平台的开发维护和技术支持;省级环保部门负责行政区内微信举报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和信息公开;地级市和县级环保部门负责行政区内微信举报的具体办理和信息公开工作。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均开通了微信举报,已有345个地市、1300多个环保部门开通并使用微信举报管理平台,并受理群众举报。已经有14万群众关注了名为“12369环保举报”的公众号。12369环保微信举报开通1年多来,全国共收到各类举报事项40693件,这些举报均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反馈。【详细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 程春明
 

程春明: 扩展信息公开的深度与广度

 
大数据大在跨界上,是跨职能、跨系统的。我们原来是建立系统,利用系统的采集去解决问题;现在是先有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找到相应的应用,用全新方式描述一个事件,不是用原来的采样方式、采集的数据来解决问题,所以说这个特点是实时的。由于技术进步使得原来记录不下来的信息现在变得很便利、很便宜,使信息效益发挥了最大作用。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要用新思维去解决关于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认识。现在的手段使得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扩展,信息公开的手段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详细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汪玉凯
 

汪玉凯: 互联网+助推智慧环境建设

 
互联网+为提升公共治理提供新的工具。互联网+正在改变政府的形态。我们提出4个政府,即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现在还需要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另外4个政府,即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协同政府和智慧政府。要借助前4个政府才能支撑后4个政府,而后4个政府都是要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要通过互联网+政务与大数据战略,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为大数据等新技术提供了广泛的运用,信息消费需求的强劲推动为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动力,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强势崛起,则为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详细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 祝华新
 

祝华新: 利用新媒体有效应对环境舆情

 
关于环境舆情应对,在此提四点建议:第一,环评和舆情并举。既要重视环境的评估,也要重视舆论承受力的评估、民意承受力的评估。民意承受力也是建设成本,民意可以测量、可以预判、可以说服、可以改变。第二,要重视环境科普。第三,要重视移动端的宣传。第四,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宣传的流程要再造。新闻发布人要根据舆情的反馈做动态的新闻发布。建议宣传部门下设4个组,一是舆情监测和策划组,摸准民意的脉搏;二是数据挖掘组;三是可视化呈现组,不仅要会平面美术,还要会做网站,会VR虚拟现实技术,不断丰富宣传手段;四是公关运维组,要借助公关公司的运维推广手段。【详细
 

◆活动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报社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承办单位:中国环境网
    厦门市环境保护局
    清华海峡研究院
协办单位:天能集团
  江苏梦兰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博安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环节

 
中国环境报社总编辑刘树国主持发布中环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指数
中国环境报社副社长 陈廷榔
陕西环保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赵建文
中国环保产业网签约仪式
天能集团执行副总裁 朱建彬
江苏梦兰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伟
 
 
■ 高峰对话
 

陈廷榔
孙玉龙 郭晓科 张跃颖 何万军 张伯驹
 

对话一:如何推动形成新媒体时代的环境共治?

 
◆中国环境报社副社长 陈廷榔:要实现环境共治,前提条件是什么?
自然之友总干事 张伯驹:实现环境共治,有3个方面必须特别重视。首先,要有整体的公共政策框架。之前,国家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非常多,但是很多环境问题没法有效解决。有时候法出多门,不同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此外,可能有一些法条非常好,但是难以落实,因为需要不同的部门共同来做。第二,环境保护是利益的博弈,博弈中有非常多元的参与主体。第三,环境治理和多元共治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各方怎么看待环境保护的目标,怎么看待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这涉及到对环境治理和管理前瞻性的考量。【详细
◆陈廷榔: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推动环境共治,应发挥什么作用?
甘肃省环保厅副厅长 孙玉龙:新媒体时代的环境共治是一个新的话题,也是今后社会治理的方向性问题。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如何面对这种新的发展形势要求,这不仅是环保部门,也是国家各相关部门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政府职能转变和思想作风转变的成果决定了我们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在转型过程当中,面对新的要求,政府转型的快与慢、节奏的吻合与不吻合,都直接作用于社会各层面。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转型中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对此要有一个足够清晰的认识。【详细
◆ 陈廷榔:怎样建立一个政府、企业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共治机制?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 郭晓科:我认为,环保系统在社会共治、公众参与方面在全国各部门、各行业中应该是走在前面的。社会共治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追求,而且是今天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决策提供了一个便利的跨越空间、时间极度缩减的平台,同时带来了很多危机。网络舆论不等于社会舆论,网意不等于民意。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发生在一些领域的重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所以要提高治理能力。【详细
◆ 陈廷榔:如何把一个置疑者、批评者甚至反对者变成同盟军,至少是与我们有共鸣?
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副主任 何万军:作为环保部门的宣传职能部门,开展环保宣传、动员引导公众参与环保是我们的职能所在。首先,建立平台开展环保宣传。我们目前有10个子平台,构成网络新媒体矩阵。各区也相应建起了网站、微博、微信。通过这些平台,可以把我们的声音、工作、政策措施等解读出去。只有建立了平台,才能更好地传播、监督和开展科普宣传。第二,借鉴中央厨房模式,强化媒体平台内容生产,特别是原创内容生产,开展全媒体传播。【详细
◆ 陈廷榔:如何利用好新媒体,使之推动环境共治?
新浪网政府事业部副总经理 张跃颖:新浪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多媒体平台传播。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整个社会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在于获取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的渠道和手段变得多元化。以前是记者采集信息,现在在座的每一位,以及每一位有手机的网友都有生产新闻信息的能力。作为平台方媒体,我们一直关注政府新媒体的应用和创新。政府的新媒体工作步伐近两年加快了,环保系统的也在快速发展,在新浪微博客户端共有1000多个账号。这1000多个账号就是环保工作的矩阵。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进行信息公开,与网民互动交流,形成更好的共治舆论环境。【详细

杜少中
李剑 闫永 禹卫华 孟小红 刘卓谞
 

对话二: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环境舆论引导与权威发声?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十大官员微博博主巴松狼王 杜少中:在新媒体环境下怎样进行舆论引导?
◆国资委新闻中心新媒体处处长、@国资小新运营人 闫永:从实践上看,要做好舆论引导,在战略上应该占领3个制高点:一是议题设置的制高点,二是理论的制高点,三是道德的制高点。如果想打败对手,一定要站在更高的制高点来扭转舆论。【详细
◆杜少中:温州市环境宣教中心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和心得?
浙江省温州市环境信息宣教中心主任、@温州环保微博微信运营人 刘卓谞:环境舆情事件发生后,环保部门要跟公众一起努力去解决。要及时开展行动,要通过媒体,向公众传导这样的信息:有些事情目前解决不好,但是请你们理解,并给处理者一点时间。几次舆情事件处理下来,我们逐渐得到了一些公众的理解,也得到了媒体朋友的支持。在引导公众方面,主要是通过网络大V,还有市民监督团,通过社会各界精英人士,通过他们发声引导公众环境意识提升。【详细
◆杜少中:山东新媒体矩阵怎样形成?
山东省环保宣教中心副主任、@山东环境微博微信运营人 孟小红:当时我们遇到一起环境舆情事件,引起全国关注。我们先请传统媒体,请专家讲解,但是效果不佳,真正起作用的是微博等新媒体。因此,2013年5月我们开通了山东环境,通过微博与网络大V、广大网民进行客观、理性交流,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引导了舆论。我们深深尝到了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公开的好处。公众的环境需求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动力,公众的环境参与是环保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爱国、公益、务实、理性的前提下,我们会与公众进行开放式的交流沟通。发展新媒体,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能对环保工作起到很多推动和促进作用。【详细
◆杜少中:内蒙古环保部门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与大家共享?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李剑:公众参与的前提是信息公开。信息不公开,公众参与的通道就不通,就会有争吵。如果信息公开了,就会形成共识,推动环保工作。内蒙古环保厅今年批准组建了一个集团,想整合内蒙古的环保传媒,推动环境大数据、环境信息公开。组建这样一个载体必须要市场化,有合理的商业模式,培育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这个载体,要主动、积极发声,迎合社会公众对环保部门的要求。另外,要与环保系统建立的各种考核机制相挂钩。我们正在做探索,希望取得突破。【详细
◆杜少中:请问上海交通大学禹卫华主任,新媒体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上海交通大学大数据与传播创新实验室主任 禹卫华:所谓新媒体思维,第一是对舆情的判断要有乘法思维。比如有人获得一个消息后把它发出去,这人有1万粉丝,粉丝再往外转发,等舆情出来时,可能就是二三分钟后,或者最多5分钟以后。所以,要有一个乘法的概念,当舆情出现时要积极应对,否则会迅速扩散。第二是关于矩阵。我们对很多矩阵做了数据挖掘,发现有一部分做得非常好,有一些处于维持状态,还有一些效果不好。矩阵在舆论引导中非常重要,让它良好成长需要有一个明确定位。对于矩阵的发展,要明确是选择纯资讯类的矩阵,还是资讯加服务,还是纯服务类的矩阵。【详细

苗加兴
胡军 徐俊华 张作波 曾维华 王恒俭
 

对话三:如何通过智慧环保实现环境信息共享 促进环境管理转型?

 
厦门市环保局副局长 胡军:智慧环保要做好做实,我认为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
第一,做好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目前,环境信息化的数据标准、传输标准、通讯标准、安全标准等都还不成体系,智慧环保建设亟需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
第二,智慧环保需要广泛的数据来源,可以通过建设广泛的智慧应用终端,比如配置低成本的监测站点和监测设备,每500米建设一个空气监测站点,从而提升环保部门监管的精准度,同时为公众提供更好地服务。

第三,智慧环保建设还要吸引公众参与,实现社会共治。互联网时代有一个特点:给别人的越多回报就越多。环保部门可以将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后,分阶段、分步骤地主动向公众公开,这些数据可以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让百姓、社会广泛地参与进来,实现环境共治。【详细

河北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 徐俊华:河北通过智慧环保实现了环境信息整合。河北首先进行了顶层设计,建立保障机制,用环境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统帅信息化建设,确保了信息化项目统一归口管理。要求各部门、单位的信息化项目统一由信息中心牵头开展,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一盘棋。
河北已经对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了整合,纳入到智慧环保平台,解决了数据“烟囱”问题,基本实现了一个平台、一个入口、一套数据,避免了数据打架、互相扯皮。每个处室、每个人根据职务级别,拥有不同的访问权限,调取各自需要的数据。各处室可以根据自身业务提出需求,由信息中心统一开发业务应用。在智慧环保平台的推广和应用方面,河北主要靠宣传普及和强力推行,在每个处安排了一名信息员,负责推广。目前,河北智慧环保平台的使用已经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详细
武汉市环保局副局长 张作波:智慧环保建设要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实现环境信息共享。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正处于从总量控制向改善环境质量转型的阶段,智慧环保建设成为建设热点。但是部分项目仅停留在重建设轻应用、重投资轻共享的基础层面上“自转”,而没有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公转”,远远不能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环境治理“五化并举”(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智慧环保建设如何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实现环境信息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详细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曾维华:信息化最大的障碍就是体制的管理是否可以适应信息化的问题。这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来实现,设计好统一规范,统一架构,避免标准打架、资源浪费。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是一个政府管企业,但环保部门人手紧张,可以通过智慧环保的建设,为公众提供一个参与的机会和平台,让公众帮助环保部门去监督。环保部门的管理者也可以从琐碎的巡视中脱离出来,做更高效的事情。【详细
博安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恒俭:首先,从微观来讲,环保部门面对公众服务应建立一个统一的发布平台。第二,从环境管理层面上讲,环保部门要梳理环保业务,建设业务协同的系统。原来建信息化系统都是单一的,审批的做审批,执法的做执法,处罚的做处罚,业务协同系统可以推动“烟囱”式的信息化转变成真正的环境管理一体化。第三,目前我们环境管理以“点”、“线”为主,但公众感受的是整体大环境,怎么把每一个环境管理细节和整个环境实现有效衔接,这不仅是环境管理的要求,也是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这就要依靠科学化、信息化手段来实现。【详细
■ 现场图片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